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2月15日电(侯玉奇钱玺勇)自首轮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哈尔滨市延寿县疾控中心先后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余人次、采集检测各类核酸样品超15万人(件)次,44名疾控人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有一种感动叫“苦口婆心”
“你处发现一名密切接触者,请立即开展流调管控!”12月8日19时20分,延寿县疾控中心传染病控制科主任姜立冬在接到上级指令后,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紧张地核查一个又一个问题……
“您好,这里是疾控中心,请问您是……”“您是否去过商场、超市等人流密集区?”作为疾控战线老兵,曾经历过“非典”和“麻疹”的姜立冬深知,只有尽快追寻到疫情源头,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渠道,遏制事态的发展。“日常电话流调,不仅要详细记录每一位流调对象的相关信息、行程轨迹,同时还要耐心解答电话另一边传来的各种问题,安抚疫情带来的焦虑情绪。”姜立冬说道。
为确保流调工作质量和效率,姜立冬带领流调小组始终坚持执行首调负责制,即对第一次接手调查的对象,必须尽快追根溯源、一查到底。这项工作需要他经常出入各种有潜在感染者的场所,对确诊患者在潜伏期内的活动轨迹进行详细询问调查,第一时间排查出在潜伏期内与其有过密切接触的所有人员。
面对流调工作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姜立冬和战友们在坚持不漏一人、不放过一个细节的原则下开展工作。长时间超强度、高负荷、大压力的工作,使得他身体严重透支。经常是忙得几个小时想不起喝上一口水、顾不得上一次厕所,抽不出时间与家人通一次电话,甚至忘记吃饭、睡觉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有一种逆行叫“步步登高”
现年58岁的张月琴,在首轮疫情爆发时,就已经到达退休的年龄。从事疾控工作21年,一边是对退休生活的向往,一边是对服务多年的单位充满不舍,但在疫情面前,她最终还是毅然选择了坚守岗位。张月琴表示,疫情不退我不退!而这一干,两年的时间就在紧张的忙碌中过去了。
本次任务中的采集对象,均为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有八成是楼区居民,且没有电梯,只能一层层爬楼。“在穿着防护服、携带采集物资的情况下,还要爬上一栋栋楼梯房,爬第一栋的时候还有力气,第二栋就开始气喘吁吁了。虽然夜里气温不高,但是防护服里都是汗。”张月琴介绍说,经过12小时的“超长待机”,她和战友张佳文在一天内,就曾为10个楼区、村屯和一处建筑工地的68名群众,提供了上门核酸采样服务。
此间,张月琴爬楼梯最多的一次,仅半天时间就登了阶,晚上回到家,脚后跟都磨出了血泡。丈夫很心疼,但却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每每这时,她都会调侃地对丈夫说到:“老伴儿,你看我现在的工作环境,既能健身又能天天登高远眺,心情好极了。”
在社区工作者的指引和公安民警的配合下,延寿县疾控中心核酸采样小组专业高效、配合默契。在本轮疫期间,共采集核酸样品人、食品份、环境份,快速完成检测工作。
有一种铃声叫“爱的奉献”
12月9日21时30分,刚刚梳理报送完当天疫情信息,准备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的杜凤娇,就被轻微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