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百问》说: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二字也由此而得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桐,指桐花白居易的《桐花》诗中说“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桐花虽小,但清新淡雅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开始出来活动此时,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雨水增多彩虹也随之出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习俗
踏青四月清明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探春寻春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种瓜点豆
一朝春醒万物清明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播撒种子,种下希望
插柳
“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清明时节民间还有插柳习俗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期盼风调雨顺祭扫扫墓,原本是寒食节的习俗
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
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以表达对故人的“思时之敬”随着时代变迁
烧纸焚香放鞭炮的旧习俗
已经变为植绿献花等新风尚小为家,祭祀祖先为逝去的亲人献一束花,敬一杯酒体悟血脉相连的庄重
大为国,缅怀英烈
祭扫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纪念碑缅怀纪念那些以血肉之躯为祖国作出不朽贡献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安全和尊严的英烈时代在变祭祀的形式在变而始终不变的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文化溯源是红色基因、赓续精神的血脉传承
岁月悠长,山河无恙
硝烟散尽,尽是曙光
又到一年清明时
让我们通过"网上祭英烈"
向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先烈们致敬
来源:人日报、新华社、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