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总有诗情
念友怀人之哀
春和景明之喜
依着韵脚
踏着格律
在大地上生长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诗歌中的清明
始于清明简史臧棣
请别好细雨的别针;
这样,枝条的轻颤,花叶的安静,
才不会混淆人的悲痛
犹如晶莹的峭壁。
万物的反光始于你的身边,
炫美的樱花和桃花,客串过
怎样的角色;伸手之际,
生与死,已互为新鲜的礼物。
幽蓝的空气,就好像有一个筛子
比你的正在发酵的记忆
更好用,更抚慰也更接近游魂
对人生的偏见的纠正。
昨天你有可能还是一座孤岛,
或一枚精通镜子辩证法的棋子;
今天,放牧着永恒的时间,
你我彼此吻合,像牧羊人吻合他的鞭子。
清明前后,蕴含在习俗深层的力量塑造了我们的文化记忆中最凝重也最浪漫的一面。从扫墓祭典到踏青插柳,生的复苏,死的启示,和春阳回升的自然景物交织在一起,将人们从现代生活的节奏中截取出来,放入人和自然的永恒轮回中。
——臧棣
春之祭简史臧棣
跪在你的影子里,我能感到
大地是固执的,而我的固执
远远胜过大地的固执:
只要我不死,你就不会真正离开;
我怎么可能弄错这一点:你的记忆
已不属于我,但我的记忆
却完全属于你,属于你
带给这世界的一个奇迹;
像是刚刚摸过大象,西塞罗说
死亡不过是给生命换一个地方;
而我更欣赏军人出身的
罗马皇帝奥勒良的洞见:
人不应恐惧死亡,应恐惧的是
人从来未曾真正地活过。
重现的时光搅动着一个漩涡;
托身于十字花科,轻微的紫蓝
密集在河边的空地上;
我好像五百年前就为你弄清了
那可爱的小花瓣是如何谦逊于
植物的毒性的;想解馋的话,
只需将它们用沸水焯一下。
没看见的不算,看见的时候,
像是有默契,野猫总绕着二月蓝走;
渐渐消失的身影仿佛在暗示
世界的荒诞只是针对人的傲慢
才会凸显的一种局限;
一旦相对于深爱,还从未有过
任何死亡能构成你我的局限。
《春之祭简史》写的是,生者对死者的追思。但诗人显然并不希望受限于过于哀婉的情绪;诗的画面努力将死者和生者的记忆交汇在万物复苏的春景中。诗人引用罗马皇帝奥勒良的名言意在申明,对死者的怀念,最好的做法是,在生者的记忆中明确死者生前享有过的欢乐。过度的哀伤,反而有可能构成死者的不敬。
——臧棣
作者简介臧棣,年4月生于北京。年7月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代表性诗集有《燕园纪事》《宇宙是扁的》《骑手和豆浆》《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情感教育入门》《沸腾协会》《尖锐的信任丛书》《诗歌植物学》《非常动物》《精灵学简史》《世界太古老,眼泪太年轻》等。曾获《南方文坛》杂志“年度批评家奖”“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中国十大先锋诗人”“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
春天,遂想起余光中
春天,遂想起江南
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
想起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
在海峡这边喊我
在海峡那边
喊
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作者简介余光中(-),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驻校诗人。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三月时分
柳染烟浓,花发妆淡
草木春光之间
诗意缓缓流过
一字一句
是怀念是挽歌
是春光是希望
阴阳两相隔,常思未别时
念昨日,英烈折柳赴沙场
为我中华,马革裹尸
成就繁华盛世
忆往昔,恩师于杏坛讲学
三月上巳,诲人不倦
培育栋梁之材
如今,他们去了
留下的是春雨沙沙
滋润万物生长
清明诗中
有对故人的情
有对新人的盼
如今春意正浓
诗酒当趁年华
朗读者:侯旭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有声语言爱好者,多次在国家级朗诵赛事中获奖。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图片:曹毅、邹名之、任翔、肖雨、王伟豪、候雨杉、聂铭均、安蕾科、陈矿、李尽沙、牛天骁
文字:吕可欣
编辑:吕可欣、叶晓昱
排版:张玉洁
责编:郭雅颂、王嗖嗖
爱你,来自星星的孩子!
春天的北大,请回答!
在北大,找到“成熟的自我”
”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又一人归来!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