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唯一和主席单线联系的卧底,真名知道的

中国革命事业能取得成功,是多少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的结果。很多在隐蔽战线上的工作者,多年来默默无闻地进行工作,就连自己真正的名字都鲜为人知。郝克勇就是这些无名英雄的代表。但要说起他的另一个名字范明,却是非常有名了。

郝克勇年出生在陕西,父亲是武将出身,与杨虎城颇有渊源。因为家庭关系,他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加上他人又聪明伶俐,所以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说这孩子以后肯定有出息。虽然出生在富庶之家,但他对穷苦人家的生活有着深深的同情,也曾一度萌生做医生治病救人的想法,但随着年龄渐长,他觉得做医生不如做革命者,才是拯救百姓生活的根本办法。

他这种想法主要来源于哥哥,他的哥哥名叫郝克俊,他们兄弟从小感情就好。哥哥早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在杨虎城将军队伍里任连指导员。年郝克勇到上海求学,在哥哥的影响下,他对革命的意义有了比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哥哥一起参加了抗击日寇的行动。在学业方面,他相继在复旦以及国民党开办的盐务警官学校就读。完成学业后,他在贵州任盐务税警。后来因为在工作中秉公执法得罪了湖南军阀何健,被他打击报复,郝克勇在年时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回老家。之后,他又考入东北大学继续学业,在求学期间,他积极参与救亡图存的活动,并在年时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同年5月,党组织考虑到郝家与杨将军的关系,所以就安排他到国民党38军任职。这时38军的军长是赵寿山。赵军长当年在西安事变中也出力不小,还与周总理、叶剑英等中共领导相谈甚欢,曾提出过入党要求,是心存良知的爱国将领,和其他完全听命于老蒋的国军高层不完全一样。让郝克勇到军中任职也是为了更好地争取38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人民军队的助力。

郝克勇到任后,因为他的工作是政治教官,他利用工作之便,对部队官兵宣讲我党的政治理念和救国纲领,扩大我党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在他的努力下,38军的官兵的抗日热情以及我党的统战路线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他还在军中成功地建立了党组织,党员人数在几年之内从20余人发展到上百人,他可谓功不可没。但是38军的变化引起了老蒋的注意,在年时,赵军长发现老蒋想对38军动手,当即让郝克勇装病请假休息,等到环境安全了再回来。

年年底,郝克勇到延安汇报工作,毛主席向他详细了解了38军的情况,并对今后的工作做了安排。毛主席向郝克勇他提出,今后有关38军的情报,让他直接向自己汇报,毛主席亲自担任他的单线领导,并说明这需要绝对保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就这样,他成为了唯一一位直接受毛主席领导的地下工作人员。为了安全起见,毛主席建议他改名,还亲自给他取了个新名字叫范明,之后,郝克勇就用“范明”这个名字参与到革命工作中。

回到38军后,范明开始加大对军中党员队伍建设,到年春,军中已经有党员六百余人了,38军也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一支爱国队伍,在与日寇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38军的蓬勃发展再次引起了老蒋的注意,这次他直接将赵军长调离,并任命张耀明为新任军长。这个张耀明向来是站在反共前沿的,他上任后就开始整治军队,要清除共产党的影响。在这紧要关头,范明请示毛主席后决定起义。年7月,38军17师在河南起义,这次是国军首次整编制起义,对后续产生了深远影响。转年5月,55师也宣布起义,并和先前的17师一起,加入到解放军的行列。38军的义举被毛主席称为是我党统战工作的成功典范。

起义后,范明在赵寿山的帮助下,来到他领导的国军第三集团军担任营长。在新的岗位上,范明继续用自己的能力相继策反国军官兵。他培养了众多的革命干部,甚至在老蒋的嫡系人马胡宗南身边都安插了自己人。

范明这样的在隐蔽战线上的工作者,他们虽然没有在正面战场上与敌人厮杀,但他们对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却不可小觑,往往因为他们的有力工作,就可以策划整支敌军,尽可能地减少我军的伤亡。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最终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历史会永远铭记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