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延寿
年9月5日,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16届残奥会进入了最后一个比赛日。在男子马拉松T46级比赛中,代表中国出战的青海民和小伙赵国存以2小时33分11秒的成绩获得第五名,成为继吴彦俭之后,第二位征战残奥会并获得好成绩的青海残疾人运动员。
一
赵国存,一个普通的名字,因为他出身平凡农家,出了生他养他的那条大山沟,几乎没人认识他。
赵国存,又是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因为他身残志坚,在残奥战场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青海争得了光彩。
年,赵国存出生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东湾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的出生,让赵国存的父母赵五奎夫妇如获至宝。然而,细心的父母发现还在襁褓中的赵国存左臂上有一处发青的凸包。赵五奎夫妇医院检查。“骨髓炎,建议截肢”,这样的结果,对赵五奎夫妇简直是五雷轰顶。
赵国存(左)与队友在进行训练。赵国存提供
给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截肢,作为父亲的赵五奎实在不忍心,他央求医生再治治看,实在不行再做截肢。
经过七八个月的治疗,病情转好,也保住了孩子的左胳膊,但最终导致左臂严重畸形,严重影响了左臂功能的正常发挥。
为了让肢体残疾的儿子将来有个好出路,并不富裕的赵五奎下定决心要供孩子上大学。
赵国存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也是一个坚强活泼的孩子。在父母、老师和同学们不离不弃的鼓励和帮助下,赵国存努力克服生活上的不便,乐观向上,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他顺利考上了青海大学,圆了大学梦。
赵国存天性活泼好动,上学后更加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在中长跑方面很有天赋。年,还在上高中时,他就在校运会米比赛中赢得了一个冠军。年,赵国存又在青海大学校运会米长跑项目中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这成为他涉足体育生涯的人生转折点。看到这位残疾小伙的好成绩,让场外观战的体育老师李吉录欣喜若狂,现场就给时任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的吴彦俭报喜,告诉他在学校运动会上发现了一个可培养的好苗子。
听到这样的好消息,身披残奥光环的吴彦俭匆匆赶来,上下左右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个左肢残疾的小伙子后,给予肯定,并让赵国存抓紧训练。在吴彦俭的推荐下,赵国存参加了年9月举办的青海省残运会,取得了米第1名、米第2名、接力赛第1名的好成绩,站上了省级赛事的领奖台。
赵国存回忆说,这个成绩背后他最感谢的人是他的大学体育老师李吉录,正是在李老师的勉励下,自己每天坚持进行12公里的长跑训练,成就了在省残运会上的这份成绩。
二
这份来自省级赛事上的荣光,激励了这位残疾小伙,点燃了他的体育梦想。
接下来的几年,他一边刻苦攻读学业,一边勤奋训练体能。并在省残联的推荐下先后多次参加全省性的赛事,每次都是带着希望参赛,载着荣誉而归,在一次次的赛事中磨炼了自己。特别是年9月,赵国存代表青海参加了在四川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42公里马拉松比赛,并以第4名的成绩站在了全国残运会的领奖台上。
年,大学毕业的赵国存在西宁市一家私营企业找了一份工作,尽管一个月只有元的工资,但他总算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琳琅满目的奖牌记载着赵国存经历的艰辛与收获。石延寿摄
到岗没多久,省残联副理事长吴彦俭再次点亮了赵国存即将熄灭的在奥运赛场上拼搏的梦想,希望他到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专心训练,参加第十届全国残运会,并争取圆梦残奥会。
经过几年赛场打磨,赵国存与体育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他也想着发挥自身优势,为青海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多做一些贡献。他再三思考后决定辞职,重回多巴基地,开启了持续四年的专业化艰苦训练。赵国存回忆说,在多巴基地训练的那四年,每天3时过一点就起床,每天的长跑训练不少于25公里。
年1月至3月,赵国存和队友们还到云南玉溪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气候适应性训练,准备迎战当年8月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残运会。
赵国存回忆说,年正月初四,他们在云南玉溪有一项45公里的马拉松山地越野拓展训练项目。因为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体能消耗大,路又不好,在跑了39公里后,他感觉眼前发晕,腿脚疲惫无力,便身不由己地瘫坐在地上。此时的他,又饿又累,四肢无力,只能看着一个又一个的队友从他身边跑过去。
他想试着站起来跑完最后的6公里路程,可是两腿不听使唤,只能无奈地坐在原地。经过近一个小时休息,体能有所恢复。他鼓足勇气站了起来,却无力跑步,只能走了回去。
赵国存说,从7时40分起跑,返回基地时已经14时多,又饿又累不说,还被教练训斥了一顿。赵国存知道教练是“恨铁不成钢”,但他实在是没力气跑回来。他“咕咕”喝了两瓶矿泉水后,连午饭都没吃就昏头睡了过去。
经过四年的艰辛训练,赵国存的体能、耐力都有了很大的长进,年8月在天津举办的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赵国存获得42公里马拉松比赛的银牌。
三
靠着这块银牌,赵国存正式进入了国家队,开启了出战第十六届残奥会的选拔训练之旅。
为了奥运夺牌的梦想,在国家队强化训练的两年时间里,赵国存没回过一次家。他说,在那两年,每天4时起床,进行15公里长跑训练,下午进行多项体能技巧强化训练,有时累得浑身酸痛,有时困得抬不起腿脚,甚至睡觉时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而且受了伤也不能用药,只能一边咬牙坚持训练,一边等待自然康复。
特别是在辽宁期间的一次训练,让他至今难忘。那是年7月中旬的一天,辽宁地区的气温高达38摄氏度,队友们光着膀子在米体育场上绕圈跑,训练任务是不停歇跑完圈。其实就是在38摄氏度高温下的一次40公里马拉松长跑。就在这次绕圈跑中,他的右腿膝关节受到损伤。赵国存告诉笔者,当时跑完绕圈训练后也没啥异常,但是过了两三天后感到右腿膝关节酸痛,无法进行正常跑步训练。
“残奥会的时间愈来愈近,如果因膝关节受伤而无法参加,那将是我一生的遗憾。”赵国存心急如焚。奥运会上对运动员有严格的兴奋剂检测,所以他不敢随便用药,只能让伤情自然恢复。
为了缩短康复周期,他接受了半个月的针灸治疗。每次扎完针继续忍痛坚持跑步项目之外的体能训练,有时候受伤部位疼得要命,好多次都疼出眼泪来了。但他依然坚持训练,没有丝毫懈怠,生怕自己被淘汰。
赵国存的坚忍不拔和顽强毅力,终于换来了应有的回报。经过层层选拔,赵国存光荣入选第16届夏季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年8月19日启程出征日本东京残奥会。
出发前,赵国存受伤的膝关节基本康复,但还没有完全康复。“我这次是代表国家参赛的,万一受膝关节影响跑不到终点,那就不就给培养我的祖国脸上抹黑了吗?”赵国存的内心有些七上八下。带队教练张庆茹看出他的心思后,便鼓舞他调整好心态,抛弃思想包袱,好好发挥,争取跑出好成绩来。
尽管教练的鼓励让他起伏的心潮有所平静,但赛场上膝关节会不会“掉链子”,赵国存依然没有十足的把握。
到达东京后经过一天的修整,赵国存又开始不间歇的训练。那几天,东京的地面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上,每天要进行至少20公里的长跑以及体能训练。他一边训练,一边继续贴药治疗。
直到上阵比赛的前一天,赵国存感觉受伤的膝关节不怎么痛了。此时,他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教练张庆茹也对他给予了比赛前的最后一次鼓励:“不要有心理压力,好好发挥,你一定会成功的。”
第一次参加高规格的国际赛事,赵国存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他终于圆梦奥运赛场,担忧的是怕给祖国丢脸。比赛前的前一天晚上,赵国存躺在宿舍里,望着天花板,他对自己说:“赵国存,你是一名共产党员,你也是代表培养你的祖国参赛,决不能给祖国丢脸!决不能给家乡人民丢脸!”那一夜,赵国存不停地给自己打气。他还盼着比赛那天气温能低一些,因为他怕热,担心中暑跑不到终点。
天随人愿。比赛前一天夜里,东京下了一场雨,比赛当日早晨天空再次飘起了雨滴,比赛场上的温度也下降了许多。
走进比赛场,各国运动员相互碰肘问好。此时的赵国存抛下了所有的思想包袱,精神抖擞,精力充沛。伴随着发令枪声响起,他迈开步子奔跑在男子T46级马拉松比赛的赛道上,最终以2小时33分11秒的成绩获得第五,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家乡增添了光彩,也为广大残疾人做出了身残志坚、永不言败的榜样。
四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勉励肢体残疾的人:“肢体健全的人可以活出精彩人生,肢体残疾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希望你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迸发生命光彩,去诠释、书写无悔人生。”
身残志坚的赵国存用自己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很好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肢体残疾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这句话,他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在残奥赛场上跑出了精彩人生,圆了征战奥运的梦想。
“赵国存在东京残奥会上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他的奋斗过程和艰辛付出令人感动。他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怀,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旺盛斗志,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达观态度,值得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在民和县委县政府为赵国存举行的庆功会上,民和县委书记毛学鸿这样评价赵国存,他希望赵国存不畏艰难,继续刻苦训练、奋勇拼搏,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更加精彩的人生梦想。
11月30日,笔者走进赵国存家,只见客厅的玄关上挂满了奖牌。仔细打量着这些来之不易的奖牌,赵国存感慨道,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有过训练的辛酸,也有过收获的光环,还有那一张张给他信心和力量的熟悉面孔。
赵国存说,我虽然是一名残疾人,更是一名有着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将始终怀着对党、对父母、对家乡父老、对帮助过我的所有人的感恩之心,继续努力奋斗,更加刻苦训练,勇敢迎接今后赛场上的新挑战,同时也将以各种方式投身于残疾人事业中去,用自己的一束光照亮身边更多残疾人朋友前行的路……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客户端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