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道化苍生
道教以道生万物、德养万物为基本思想,崇尚自然,重视生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修道需修德”的理念与儒家“修齐治平”的人生追求相契合,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与封建集权制度相协调,炼丹养生健身的方法也与民众信仰相适应。无论是在精神信仰层面,还是民俗生活方面,道文化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态。
第一组祈福延寿
“福寿绵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对于生命的追求。道教以“修道养寿”“修道成仙”为终极目的,其倡导的“长生久视”理念与中国传统的“祈福延寿”文化相契合,体现了道文化对自然万物和宇宙生命的敬畏和尊崇。
厌胜驱邪
厌胜是一种避邪祈吉的民间习俗,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道教科仪常以铜镜和铸钱为法器和厌胜物,用以厌胜、镇煞、驱邪。道士在室内悬镜,出行在外也佩镜,用于辟邪防身。道教所用以八卦纹铜镜、铜钱最为典型。以钱压胜镇墓汉代最为流行,此后发展扩散,诸如开炉、镇库、祝寿、赏赐、庙宇、供养、上梁、凭信、戏作、棋钱、冥钱、瘗钱等,都使用非流通货币为压胜钱,其作用也从压胜扩展到祈福、娱嬉、辟邪等。
契丹文八卦铜方镜
辽代征集于平凉市崆峒区
边长14.1厘米。方形,小圆钮,两凸弦纹方框将镜背分作三区。内区四灵绕钮分列四方,其外环饰八卦纹;中区作十二生肖带;外区为契丹文带。窄素缘上阴刻“平凉府官”及画押,乃金代验记。现藏平凉市博物馆。
厌胜钱
钟馗
钟馗,中国民间传说中打鬼驱邪之神,道教称其为“赐福镇宅圣君”,是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在民间广为信仰。传为唐代终南山(今陕西周至)文士,其形象为豹头环眼、铁面虬髯、颜如黑炭,但满腹经纶、刚直不阿,因科举不第,死后成神专为人间驱鬼除魔。
来源: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