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6月6日消息(记者马俊玮)年全国统一高考将于7日开考。今年,黑龙江迎来了“新高考”的首考。据悉,今年黑龙江省高考报名人数为19.2万名。记者了解到,“新高考”考试科目实行“3+1+2”模式,“3”为统一高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即历史、物理中选择的1科;“2”为再选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科中选择的2科。考生成绩由语、数、外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分。其中语、数、外满分均为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满分均为分,历史和物理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他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作为第一批“新高考”考生,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校高三学生李俊杰有些“小紧张”。“分科的时候学校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对我们进行了专门的指导,让我们在科目的选择上更清晰,不迷茫。”高二时李俊杰选择了传统理科组合,“我选择的是物理、化学、生物。因为我很喜欢生物,生物成绩也是几科里面比较好的,而且我在了解之后发现‘物化生’的组合在就业方面的选择也很广。”高三考生奋力备战高考(央广网记者马俊玮摄)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副校长董超认为,“新高考”12种选科组合的实施避免了过去文理两科选择的局限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兼顾了一些由于偏科造成的特殊人才的培养。针对“新高考”有关政策,黑龙江省内不少中学都在不断探索中逐步进行改革,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考新模式。在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即将奔赴战场的高三考生们正在奋笔疾书,进行最后的备战。董超介绍,根据“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新课改要求,学校设置选科“走班”的具体实施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并重新设置班级类型。“为了让所有学生的选科意愿得到落实和保障,学校实行了‘走班’授课制度,学生日常管理在固定的行政班,同时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科目的选择,到不同的教学班上课。”董超告诉记者,学校在学生选科前会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九科高考学科的学科特色和九科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讲解,并通过发放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选科意愿,以学校本届高三为例,12种科目组合中,学生选择的组合达到了7种。不同于李俊杰的“传统理科组合”,就读于哈尔滨市延寿县第二中学校高三学生张冬妍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则选了较为小众的“物理、化学、政治”三科。“未来我想要考公务员,所以选择了政治,而且我的政治成绩要比生物好一些。”张冬妍说,由于学生不同科目的选择,学校实行了“走班制”,虽然打破了传统,但是也让她扩大了交际圈,认识了更多好朋友。高考“心愿墙”(央广网记者马俊玮摄)除了部分考试科目的自主选择以外,“新高考”不再区分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普通本科批。同时在志愿填报方面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等进行设置,是志愿填报和投档的基本单位。对此,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赵天明介绍,年黑龙江省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志愿。相应地,每个学校不再仅有一个投档线,而是每个专业组都有一个自己的投档分数,部分学校组与组之间的分差能达到近百分之多。“考生在报考时,应了解每个专业组的选考科目要求和所包含的专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恰当的选择。”赵天明建议,考生在报考前要综合考虑自己高考成绩、兴趣特长、未来志向等因素,同时了解意向高校近年录取分数情况、学校招生章程内容和该校在本省招生各个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前景等。报考时考生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志愿,切忌盲从,也不要追求“不浪费分数”的极端想法。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思路,考生可以结合本省(区、市)可填报的志愿数量,参照意向高校近年录取情况,分冲刺志愿(往年录取位次略高)、稳健志愿(往年录取位次接近)、保底志愿(往年录取位次偏低)三个区间段选择相应的高校。同一区间段内几个高校应参照往年录取位次适当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梯度,且注意选好保底志愿,防止所有志愿偏高脱档。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