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株寒地果桑苗扎根延寿盘龙村南山丨

谁看好了白癜风 https://www.sohu.com/a/821483864_121879823
<

4月16日,延寿县延河镇盘龙村比往日“醒”得更早。天刚见亮,一座座农家小院就门户顿开,乡亲们肩上扛着锹、手里拎着桶,在村党支部书记陈大鹏、村委会副主任范春雷的带领下,齐齐地直奔村后南山。

盘龙村的乡亲们上南山,是为给村子栽下一片“希望”。今年,市科技局启动“科技特派员下乡村”行动,选派农技领域的行家里手深入乡村助力“三农”。借此契机,市农科院联手延寿县、哈尔滨日报社,给盘龙村送来了株寒地果桑树苗,开辟寒地果桑种植试验园。大家盼着,这片实验园如愿开花结果,找到冰城林地经济发展新路径,借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产业赋能。

瞄准青山,“科技特派员”引来新品种

当天,株寒地果桑苗早早在南山上等着乡亲们,前一天,它们就从市农科院的科研种植园运抵盘龙村了。乡亲们两人一伙,精心栽植树苗,别看都是种地好手,可大家小心翼翼地,毕竟这是给村里栽“希望林”。

跟着乡亲们一起忙碌的,还有市农业科学院的几位专家。他们特意从哈市赶来,嘴上说着手上干着,和乡亲们一起栽树苗。

眼见着一株株果桑苗落地“站”在了山坡上,市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颖卓备感欣慰。寒地果桑落户盘龙村,他是牵线搭桥的“科技红娘”。

“作为科技特派员,我来到盘龙村,发现村里产业结构单一,缺少能发展成‘一村一品’的项目。我一直琢磨如何发挥科技优势,找到一条适合盘龙村的产业发展新路。”很快,刘颖卓把目光锁定在了村后的南山。

盘龙村地处半山区,林地面积达多亩。过去,乡亲们只守着大田种粮,始终没琢磨咋把村边这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盘龙村的林地资源丰富,未来大有可为,只要选对产业,村子一定会更美、更富、更快实现乡村振兴。”刘颖卓的想法得到了市农科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反复考量后,院里决定把培育了6年、取得突破成果的寒地果桑新品种引入盘龙村。

前景喜人,科技为产业兴旺带来新希望

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同时,向绿水青山要效益?这一直是压在盘龙村“两委”成员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不少和盘龙村一样的山村也都在寻找适合的答案。

“在这之前,一直没找到啥好路子,现成的办法也不多。这回市农科院和哈报送来了果桑树苗,也给我们村指了一条新路。”作为村子“当家人”,陈大鹏打心眼儿里高兴。

果桑种植不仅是条新路,而且很有前景,陈大鹏和乡亲们都说对种果桑有信心。这段日子,市农科院专家给“上课”指导、相关信息介绍,盘龙村的乡亲们对寒地果桑越了解越喜欢。现场不少乡亲抢着介绍:果桑树寿命极长,种植在山坡地带不但可以涵养水土,增加生态效益,而且果桑产业前景看好,果桑树全身都是宝,不仅桑葚好吃有营养,鲜叶子都像榆树钱一样香甜可口,这几年果桑叶炒茶都供不应求……

市农科院的专家们笑盈盈地补充,为了让果桑在冰城落地生根,市农科院将果桑培育作为科研项目,取得了可喜成果,他们培育的寒地果桑树可以抵抗-35℃的低温,而且产量高,每亩产果超千斤。

“咱哈尔滨种果桑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昼夜温差大,结出的桑葚果甜度高、口感好、营养丰富,质量优于国家标准。冰城寒冷的冬天,还能杀死大量病虫害。如果我们这片实验基地试种成功,4年进入盛果期后,每亩收益最少也有4千元。种植前两年,不仅可以套种中药材增加收益,还可以开发果桑叶茶等产品。”市农科院果桑项目研究人李娜边栽树,边给乡亲介绍,她的话更给乡亲添了干劲儿。

形成合力,打造助推乡村振兴好样本

中午11时,株树苗全部栽上山坡。下山路上,乡亲们不时回头望向漫山遍野的树苗,眼中满是期盼,如果种成了,这片山坡将催生啥样的产业?

“桑枝入药、嫩叶制茶、桑葚果实不仅可以销售鲜果,还可以酿果汁果酒。这个项目此前的合作推广单位甘南林场,已经搭建起了一条果桑产业链,而且已经取得了绿色和有机食品标识。未来,咱盘龙村也要朝着这个方向使劲儿。”刚下山,市农科院专家就和村“两委”成员坐在一起,谋划起了果桑产业的发展。

刘颖卓代表市农科院表态,要全力支持盘龙村,种好果桑园,力争做大做强果桑产业。

哈尔滨日报社也将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