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亩稻田精彩演绎智慧春耕延

治疗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m/
<

春光正好,农事正酣。5月12日,延寿县加信镇太和村水稻田里一片忙碌。村道边,几位农民正忙着把一盘盘水稻秧苗卸下车;稻田里,装好秧苗的覆膜插秧一体机正流水作业,先为黑土盖上“薄被”,再将秧苗栽进水田里;不远处,小气候仪正对农田的空气湿度、土壤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当日,延寿县有机水稻覆膜插秧新技术应用现场会,一项项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到水稻种植,农田里上演“花式”插秧、智慧春耕,让人耳目一新。

“花式”插秧,一台“铁牛”全搞定

普通插秧都是把稻苗直接插在田里,“覆膜田”插秧要先给稻田盖上一层“薄被”——铺上一层薄薄的地膜,然后在膜上打孔,再把秧苗透过孔洞插在田里。这一套复杂的“花式”插秧流程,一台专用插秧机就能全部搞定。

当日,作为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发明人,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宏亮在田间地头边操作,边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农户代表推介自主发明的覆膜水稻种植技术及配套机械。

“我们合作社主打的就是覆膜田,产的是覆膜米。”姚宏亮介绍,给稻田覆膜好处很多。首先,这层地膜能抑制杂草生长,不再需要给稻田打除草剂,种出来的覆膜米更绿色、健康。其次,这层膜还是“保温担当”,给稻田盖层“薄被”,积温大幅提高,就可以种植原来种不了的晚熟优质品种。此外,这层膜还是“节水能手”,扣上膜,稻田里的水挥发就少了,节约灌溉用水。

给黑土“盖被”再插秧,得增加多少人力成本?这个疑问,在当天的现场会上也得到了解答。“平床、铺床、入膜、打孔、插秧、压膜”六位一体,全部作业只需一台覆膜插秧一体机就全部搞定。

“年,我牵头发明了覆膜插秧一体机,里面有5项发明专利。这几年,经过反复改良,设备越来越牛!”姚宏亮介绍,目前,一台“铁牛”就可以一次性完成从整地覆膜,到打孔插秧全部流程。实现了覆膜插秧全程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黑土盖“薄被”能自己“融化”

含有多项专利技术的“铁牛”让人眼界大开;黑土地上盖的“薄被”也不简单,它们自己就能“融化”,不给环护添麻烦。

姚宏亮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的“覆膜田”,采用的为全生物降解地膜,80天左右就开始逐步降解,3个月左右就将最终分解,产生的水、二氧化碳和腐殖质等分解物都将被植物吸收。

“有了这层‘薄被’,每亩可节省人工除草成本,并将稻米生长期从原来的天延长至天。而且有机水稻亩产从公斤提高到近公斤。”姚宏亮给记者算了“两笔账”:全生物降解地膜不仅利于保肥保水、增温增产,而且克服了地膜残留造成的污染问题。种出了优质稻米的同时,保护“耕地大熊猫”黑土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

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

“今年,合作社计划种植有机覆膜田0亩,绿色稻米订单面积达1.2万亩,稻米的品质越来越高,延寿‘覆膜米’这一品牌越叫越响。”姚宏亮介绍,目前合作社建设起了省级物联网高标准样板示范基地,完善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完成智慧气象监测系统的搭建,实现了农业由“靠天吃饭”到“用天吃饭”的一个转型。

依靠科技力量,不仅合作社出产的稻米身价更高,社员的腰包也更鼓了。“今年,种植新技术应用后,预计社员种植覆膜田收入和去年相比,每亩还能增加元。”姚宏亮言语里透着自豪。

姚宏亮和他带领的合作社,是延寿县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的缩影。为了做好稻米文章,延寿县以统筹谋划稻米产业和品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兴农,立足市场创品牌、整合资源强品牌、依托平台靓品牌,做强“两头两尾”,全力推动稻米产业发展。记者从延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延寿大米”品牌价值达到72.48亿元。(钱玺勇、侯玉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