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宗故事天台德韶和永明延寿,法眼宗两位师

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930/4975799.html

禅宗五家,法眼宗是最后创立的一个派别。当时,文益创法限宗,宗旨在干“理事不二,贵在圆融”,“不著他求,尽由心造”。

文益入寂后,有天台德韶、报慈文邃、报慈行言、报恩法安、报恩慧明、钟山道钦、清凉泰钦、灵隐清耸、归众义柔、百丈道常、永明道潜、净德智筠等六十三人,继承法脉。他们广收门徒,各播宗风,使得法眼宗到了北宋年间,繁枝密叶,盛极一时。

诸弟子中,德韶声望最隆。他俗姓陈,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人。德韶从小出家,受具足戒后云游天下,向各方高增大德学习禅要一这样一个个参谒下来,先后总计走访了五十四位禅师,还是没能契悟。最后,德韶来到江西临川文益禅师那里,方始获得证悟,可见禅也并不是那么好学的。

当时,德韶因为早已遍游丛林,无所收获,所以到了文益那里,也只是随着众僧,一起生活,并没有很大的参禅积极性。

有次,文益上堂说法,有个僧人出来问道:“请教大师,什么是曹溪一滴水?”

文益干脆回答:“曹溪一滴水,就是曹溪一滴水嘛!”

一旁德韶在无意中听了,不禁心头一阵亮堂,就此豁然贯通,悟了禅的要妙。天底下最圆满的答案,就是答案的本身。德韶获法以后,受到文益的器重。不久德韶辞别文益,来到浙江天台山,住山宏法,人家都称他为“天台德韶”。

德韶在天台山宏法,名声传到吴越王那里。吴越王爱好佛法,专门恭敬虔诚,派人把德韶从天台山请到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礼为国师,让他享受特殊的荣誉。

有学僧参问;“如何是无忧佛?”

德韶答他:“愁煞人!”

愁就是不愁,不愁就是愁。要是心存分别,就不是佛;只有超然于分别之上,才能进入到佛的境界里去。

学僧想了一回,又提了个问题。“请问大禅师,一切山河大地,从何而起?一德韶扁一扁嘴,幽默地反问一句:“你这问题,从何而来?”

一次,德韶上堂说法,众僧静听。后来这次说法,被人编进到《景德传灯录》第二十五卷,就成了这样的文字记载:

诸佛法门,时常如是,譬如大海,千波万浪,未曾渐住,未尝暂有,未尝暂无,浩浩地光明自在。宗三世于毛端,圆古今于一念。应须彻底明达始得,不是问一则语,记一转话,巧作道理,风云水月,四六八对,便当佛法。莫自赚!诸上座,究竟无益。

从唐昭宗大顺元年(公元年),到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年),德韶活了八十二岁,入于寂灭。

德韶掸师继承法眼宗“一切现成”的宗旨,认为:“佛法现成,一切具足。古人道:‘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德韶以后,法眼宗的禅法,由弟子永明延寿禅师继承,并由此掀起了一个新的潮头。延寿禅师,字冲元,俗姓王。原籍江苏丹阳,后来迁到余杭(在今浙江省),成了余杭人。

十六岁那年,延寿文思勃发,一时来了灵感,即便提起笔来,一挥而就,撰成《齐天赋》一篇。赋写好后,延寿看了一遍,随手改掉了几个字,自我感觉好到了极点。后来,把赋献给吴越王钱镠,受到了钱镠的好评。

成年后,延寿读书做官,踏上仕途。先是做余杭库吏,接着又迁华亭镇将,督纳军需。

不过,延寿虽然踏上仕途,可是心里却非常向往佛法。从小开始,他就怀着一颗慈悲的心,爱护生命,从不杀生。平时,只要袋里有钱,总会掏出来买鱼买鸟,然后高高兴兴,把它们放回到大自然去。看着鱼儿摆尾摇头,鸟儿振翅入云,小延寿的心里,充满了一阵阵的喜乐。后来延寿踏上仕途,放生的冲动;比小时候越发来得强烈。每到市上,只要看到鱼鳖虫鸟,无辜被宰被杀的那份惨相。延寿总是赶快口念阿弥陀佛。急着向袋子里掏钱,把幸存的那些鱼鸟全都买了,一齐放回大自然去。一钱有限,放生的事做不完。延寿不忍心看那无辜可爱的小生命,受到人为的残杀,于是渐渐开始动用库钱,大量购买活物放生。结果,库钱被他愈用愈多,终于事发。延寿被关进监牢,问了死罪。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